学院新闻

  • 2025-11-03
    商学院校友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于10月25日下午在商学院A108会议室顺利召开。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校友会会长刘江会,上海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商学院校友会秘书长周芸,以及30多位校友会理事和校友代表参加了会议。商学院院长、校友会会长刘江会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过去一年校友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果,对广大校友长期以来给予学院发展的支持表达诚挚感谢。刘江会院长介绍了“十四五”规划以来学院发展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未来校友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校友间加强相互赋能,学院将全力支持区域校友俱乐部、行业俱乐部活动;同时推动校友资源与学院产学研、国际交流深度对接,实现校友与学院协同发展、共赢共进。商学院校友会秘书长周芸首先代表校友会第三届理事会,汇报了2024-2025年度校友会理事会的工作成果。校友理事会围绕校庆主线,在组织建设、校友服务与资源整合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她强调,在过去一年中,校友会理事会紧抓学校70周年校庆与学院30周年院庆的双重契机,围绕“强组织、优服务、聚资源”的工作主线,优化理事会结构,并通过品牌活动与校企合作促进校友互动与师生成长。资源汇聚成效显著,校友捐赠设立了“
  • 2025-10-29
    为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2025年10月27日,上海市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大商科方向)中期总结交流会在陆家嘴国际会计中心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主办,特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徐雄伟、上海建桥学院校长兼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朱瑞庭、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峰安,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刘江会、副院长姚亚伟、后勤管理中心副主任徐沁、行政总监蔡炜及校内指导老师代表张玉华教授、朱敏副教授、谭黎阳副教授、贾思雪副教授、郝亮副教授等嘉宾出席,同时来自上海市10所民办高校的21培训学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商学院副院长姚亚伟主持。在交流会的主体环节,上海建桥学院朱瑞庭校长以“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困惑及路径”为主题,从民办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当前面临的困惑、专业发展等方面与与会人员做了深度分享。朱校长提到,民办高校教师应始终坚持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三位一体”的重要性,同时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勇于在教学理念、方法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并将实践经验反哺教学,从而实现个人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刘江会教授以“中国宏
  • 2025-10-29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第四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2日在商学院D座201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主要内容是: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并补选商学院工会委员;审议并表决《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学科研贡献度评价激励方案》(草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薪酬分配条例(修订稿)》(草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行政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修订稿)》(草案)。大会首先举行了学院工会委员会委员增选工作。经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蔡炜、蒋凯同志当选为商学院第四届工会委员会会员。教代会代表认真听取了关于《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学科研贡献度评价激励方案》(草案)的起草说明以及《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薪酬分配条例(修订稿)》(草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行政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修订稿)》(草案)的修订说明。随后,代表们还听取了《商学院2024年财务决算和2025年财务预算》的工作汇报。在分组讨论环节中,代表们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职工权益保障等议题热烈讨论、踊跃建言,充分展现了民主参与的热情以及对学院发展的关心。相关负责人也对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逐一进行了现场回应。大会在汇总各方意见后,结合学院实
  • .
  • 本科生
    学院目前共有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财务管理、信用管理、金融科技等六个经管类普通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金融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工程为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占比达到50%。同时学院还有经济学(中美合作)、经济学(中法合作)、广告学(中法合作)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法合作)等四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国际化办学优势明显。
  • 硕士(学术)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学术型硕士项目涵盖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两大学科,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立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智金融、教育经济与政策、全球城市经济与治理等方向;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立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等方向。
  • 国际交流
    商学院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最早、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已有20年合作办学的成功经验,与20余所世界知名学府保持着长久深入的亲密合作伙伴关系。学院拥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全英语中国商务项目和1个全英语金融专硕项目。定期举办韦伯商业计划大赛、法语文化周和国际教育教学论坛。
  • MBA
    上海师范大学MBA项目旨在充分传承和弘扬上海师范大学的人文精神,立足于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和新需求,把管理知识传授与管理者素养培育、管理实践训练紧密融合,培养富有人文精神、积极拥抱变革的管理精英。
  • MPAcc
    上海师范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点2018年获批,2020年起招收全日制学生,2023年通过国家教委合格评估。招生规模70人/年,学生毕业去向为银行、国企、教卫事业编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
  • MF
    上海师范大学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与全球视野,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熟悉金融机构管理与资本运营管理技术,擅长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金融量化分析与计算,能够胜任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中投融资管理专业技术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创新型全球金融管理技术人才。

党建工作

  • 10.22
    202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青年学子理想信念教育,商学院党委以“学党章、强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2025-2026学年第1学期党章学习小组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学习筑基、红色教育铸魂、实践交流赋能,引导青年学子在深学细悟中坚定信仰,在知行合一中践行使命。深学细悟筑牢思想根基10月9日至10月14日,各党章学习小组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根本遵循,结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开展“原原本本学党章,逐字逐句悟精神”专题学习。通过辅导员领学、小组研讨、心得分享等形式,引导学员深刻把握党的性质宗旨和理论内涵。10月15日,学院思政专项辅导员洪宸老师以《初心如磐:新时代青年的入党使命》为题讲授专题党课,从“为何入党”“如何入党”“怎样践行入党誓言”三个维度展开,强调入党是“一生一次的选择,更是一生一世的承诺”,鼓励同学们以纯粹信念指引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红色教育传承精神血脉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各学习小组于10月16日至10月17日组织观看了红色经典影片《长津湖》。观影后,学员们通过撰写观后感、开展主题讨论等形式,重温革命先辈的英勇
  • 10.16
    2025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师生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10月11日起,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党委精心组织了一场有意义的红色观影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分批次带领200名师生党员走进电影院,共同观看红色影片《志愿军:浴血和平》。光影回溯,重温峥嵘岁月《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一部极具震撼力的历史题材影片,将镜头聚焦于抗美援朝战争中“边打边谈”的艰难岁月。影片以宏大的叙事格局和细腻的情感刻画,生动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谈判桌前据理力争的英勇身姿。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紧张激烈的谈判现场,从志愿军战士们坚定的眼神到他们无畏的冲锋,每一个画面都深深触动着在场师生党员的心灵,让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着志愿军战士们为了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党员感悟,汲取奋进力量观影结束后,师生党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家纷纷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实际,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感受。教师党员宋玉平感慨道:“这部影片让我深刻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要将这种爱
  • 10.16
    2025
    2025年10月15日16:00,商学院党委于徐汇校区六教A座203教室,精心组织开展了2025级研究生新生党员党课学习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以“学党纪守初心,明党规担使命”为主题,旨在为新生党员扣好研究生阶段的“第一粒扣子”,筑牢信仰之基。学院党委副书记、纪检委员傅毅老师担任主讲人,全体2025级研究生新生党员满怀热忱,积极参与了本次党课学习。党性领航:明晰角色,锚定前行坐标党课伊始,傅老师以启发性问题,引导新生党员思考在研究生阶段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傅老师从党支部建设、志愿服务、个人发展三个层面,系统深入讲解,为新生党员勾勒出清晰的成长蓝图。在党支部建设上,傅老师以自身大二升大三组织团队开展学科竞赛的经历为例,强调党支部应发挥组织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班级、寝室和团队氛围,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将“知易行难”化为实际行动。在志愿服务方面,傅老师分享了自己2006年带领首批支教团赴新疆库车,引入数字化工具推动当地教育发展的经历,鼓励新生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锻炼中提升党性修养。在个人发展上,傅老师提出要守住宿舍安全与学术诚信底线,做好职业生涯规
  • 09.15
    2025
    为引导2025级本科新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扣好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9月11日,学院在上海师范大学科技楼B 座201报告厅与四教A111、A115、A119、A202教室同步举办了2025级本科新生入党启蒙教育讲座。本次讲座特邀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教授担任主讲人,以“新时代青年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做一个有梦想有才干的人”为主题,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理论高度与情感温度的精神洗礼。杨教授首先向初入校园的2025级本科新生表达了热烈欢迎。他以自身扎根教育事业、追随党的奋斗历程为切入点,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为讲座拉开序幕。开篇处,杨教授以凝练的文字带领同学们回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深刻阐释“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内涵,帮助新生们在历史纵深感中理解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与时代变革。讲座中,杨教授围绕“党的使命与民族复兴”展开深入讲解。他系统梳理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独立富强的艰辛历程,着重指出:“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政党,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为中国
  • 05.29
    2025
    2025年5月26日,商学院《习近平经济思想》课程团队及经济系党支部主要成员,在副院长姚亚伟和经济系主任马亚华带领下,先后前往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商发)和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星环科技),围绕“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和“两个毫不动摇”思想开展专题调研。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探索新时代经济思想在国有企业和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生动实践,为课程教学提供鲜活案例支撑。作为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航发商发承担着国产商用发动机研发与制造的国家战略任务。26日上午,课程组参观了企业展厅与智能化生产线,深入了解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高端装备制造和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突破性进展。在随后的座谈中,双方就大国博弈背景下我国大飞机供应链安全等议题充分交换了看法。中国航发商发总经理助理、商发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国庆和中国航发商发企业文化总监丁智勇等企业领导,以“新质生产力驱动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国产发动机从“跟跑”到“并跑”的历程。姚亚伟副院长表示:“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其创新实践印证了‘两个毫不动摇’思想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战
  • 05.23
    2025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弘扬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激励退休党员永葆政治本色、发挥余热作用,2025年5月21日,商学院退休党支部精心组织10位退休教工党员,前往奉贤县委旧址及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开展“追寻红色记忆,感悟母校发展”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是党支部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组织生活形式的重要举措,旨在引导退休教工党员重温革命历史,感受学校发展新貌,传承红色基因,彰显“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党员担当。追寻红色足迹,汲取信仰力量上午9时,退休党员们精神饱满地从徐汇校区出发,首站抵达奉贤县委旧址。踏入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土地,老师们仿佛置身于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之中。在讲解员专业且生动的讲解下,大家通过仔细观看珍贵的历史图片、实物展陈以及逼真的场景复原,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奉贤地区党组织在革命年代的艰难奋斗历程,深刻感悟到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为民初心。刘晓、李主一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奉贤这片热土上,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畏艰险、英勇斗争,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党员们的心中。老师们时而驻足凝视展品,神情庄重肃穆,目光中满是对革命

商院学人

  • 我院经济系孙泽生教授与教育经济与政策学科学生李杨婧、企业管理系杨成宁博士合作撰写的论文“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再考察——基于文理学科结构的视角”发表于《教育研究》(2025年第10期,总第549期)。《教育研究》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界权威刊物。以研究生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但长期存在研究生教育偏向理科还是文科的争议。基于文理学科结构的新视角,使用2003—202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评估研究生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研究生教育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但理科研究生规模比重与经济增长呈U形关系,拐点出现在理工农医学科占比 64.06%~66.15% 和理工学科占比 39.71%~46.02%,经济管理学科占比不存在非线性关系,文科研究生比重则呈现倒U形关系。此外,理科研究生教育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文科研究生教育在提升人口素养和促进城市化方面则更具成本效益。研究还发现,研究生教育在高校和城市的集中布局抑制区域经济增长,表明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市和优势高校不利于区域科创生态系统构建和多层次人力资本供给。基于此,
  •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王国俊作为通讯作者与康奈尔大学丛林教授以及对外经贸大学屈源育教授的合作论文《Blockchain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区块链环境监测:来自中国的理论与实证证据》)已正式被国际金融学顶刊《Review of Finance》录用并在线发表。《Review of Finance》是欧洲金融学会(European Finance Association)的旗舰刊物,也入选了金融时报顶级商学院学术期刊列表(FT50)。该论文系我校首次在该期刊发表,标志着我校在金融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实现零的突破。该论文结合中国率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同时禁止加密货币的独特背景,探讨了区块链在提升环境数据可靠性、降低环境污染以及企业战略决策中的作用,并通过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首次系统评估了区块链环境监测系统的社会经济影响。据悉,本文是最早从理论与实证结合角度系统研究区块链在环境监管中作用的学术论文之一。该研究不仅为推进我国“美丽中国”建设和“双
  • 近日,我院企业管理系教师李斌作为通讯作者合作撰写的论文Navigating mission drift in social enterprises: theinterplay of social entrepreneurs’dual “business facet” andgovernance structure在Entrepreneurship Regional Development期刊正式发表。该期刊是创业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属于SSCI一区、ABS 3星期刊。该研究考察了社会创业者的“商业面”对社会企业使命漂移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创业者的财务动机和先前商业工作经验分别促进和抑制社会企业使命漂移的发生。此外,完备的组织治理结构可以缓解财务动机对使命漂移的正向影响,并强化先前商业工作经验对使命漂移的抑制作用。该研究对使命漂移、高阶梯队理论和社会创业者的相关研究均有贡献。作者简介:李斌2021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21年7月起在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任教。目前主要研究领域覆盖创业成长、社会创业、农村创业等多个方面。已在Entrepreneurship R
  • 我院金融系崔百胜教授作为通讯作者与国家外汇管理局高崧耀博士、北京大学王佳欣博士生合作撰写的论文“房地产市场调整、银行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政策应对”发表于《金融研究》(2025年第3期,总第537期)。《金融研究》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学会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金融类权威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为8.42。本文通过经验事实和实证分析发现,房地产投资和社会信贷高度相关,并且房价下降导致社会信贷供给下降。 为此,本文构建包含有房地产和非房地产的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别引入地方政府刻画土地财政行为、引入银行部门刻画金融摩擦,分析房地产需求下降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研究表明,一方面,房地产需求下降导致房地产部门投资及其资产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房价下降导致土地价格下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减少,进而非房地产部门资本需求及其资产价格下降。 两部门资产价格下降,导致商业银行净资产下降,造成其信贷供给减少。 如果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并提升信贷供给。 如果央行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虽然有助于提升家庭消费,但也会导致银行净值下降、信贷供给减少,此时应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