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名称:应用经济学学科
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
应用经济学学科下设八个专业方向,分别为:
一、数量经济学
基于大数据、智能学习和空间数据科学快速发展的学科发展背景,数量经济学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现代经济意识,掌握现代科学分析方法,具备经济金融建模、大数据分析、统计计量软件编程与应用等能力为一体的综合型高级人才。特色在于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智能学习与计量经济方法,定量分析经济领域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本专业方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2名,均拥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多年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的经验。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创新精神、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数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观察分析经济问题、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或开发相应软件进行经济数量分析,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的研究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数量经济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
(二)研究领域
1. 经济预测与决策
2. 空间统计与计量
3. 大数据计量研究
(三)学术地位与研究成果
本专业方向为校第十期重点建设学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研究项目6项;近3年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20余篇。学科队伍具有较强发展后劲和创新精神,并形成了以数量经济与空间计量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本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本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取得37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2.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12学分,学位专业课12学分,选修课大于或等于6学分。
3. 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有关的大学本科基础课程三门;跨学科或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有着某方面的缺陷、需要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要补修相关学科的本科课程,均不计学分。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内,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一位或多位导师。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二、金融学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方向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系统,全面掌握金融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应用量化金融管理技术与方法,擅长空间金融统计与计量分析的创新研究型高级应用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本专业方向的硕士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充分掌握足够的基本理论与分析计算实现技术,特别是与空间金融统计与计量分析相关的技术;
2.在金融数据分析方面,系统掌握数据挖掘、空间分析与建模、综合评价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3.在空间金融、金融机构管理、公司金融及科技与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学习与科研能力;具有独立主持本学科领域研究工作的宏微观管理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金融学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
(二)研究领域
本专业方向设置研究领域有:
1.空间金融
2.金融机构管理
3.公司金融
4.科技与金融
(三)学术地位与研究成果
本专业方向为学校重点学科,现有教授3位,副教授8位,均具有国内外名牌高校的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多年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的经验。近五年来,本方向导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以及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在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alytics,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一流中英文期刊上发表有专业研究成果。同时,本方向导师积极关注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重大发展问题,就相关问题提交决策咨询报告,多份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国家和省市领导批示。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
1. 本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本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取得37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2.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12学分,学位专业课12学分,选修课大于或等于8学分。
3. 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有关的大学本科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程三门;跨学科或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无法满足金融学硕士学习需要的研究生,入学后要补修相关学科的本科课程,不计学分。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内,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一位或多位导师。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厚基础,重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采取“问题导向”的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培养知识宽厚精深、技能娴熟的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个人的特长和才能;结合专业需要,有计划地邀请校内外专家来校讲学,不断拓展与丰富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
三、产业经济学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掌握坚实宽广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经济管理方面的能力,能够运用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适应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内外资企业、金融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所需要的高层次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硕士应具备以下能力:
(1)系统掌握现代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掌握产业经济学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能够跟踪本专业方向领域的学术进展和前沿动态,具备扎实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功底;
(2)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和计量方法研究产业经济学领域包括产业组织与公司行为、产业结构与产业演进、产业价值链分工与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竞争与产业规制等在内各种专业问题。具备非常强的解决专业问题的专业智慧、专业表达和专业执行能力;
(3)熟悉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的制度法规,具备一定产业政策设计与绩效分析的政策研究与政策设计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数量经济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
(二)研究领域
“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主要学习产业组织与公司行为、产业竞争与政府规制、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产业分工与产业链金融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产业(行业)经济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与软件实现技术;熟悉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制度法规,并掌握产业规划方法和政策绩效分析技术。本专业方向设置研究领域有:
1.产业组织与公司理论
2.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
3.产业链分工与产业竞争力研究
4.房地产经济与政策
(三)学术地位与研究成果
本专业方向为校第九期重点学科,本专业方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7名,都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多年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的经验。近5年来,本方向导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6项,省部级研究项目30余项。方向导师研究成果发表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学术月刊》、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d Use Policy、Economic Modelling、Sustainability、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同时,本方向导师积极关注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重大发展问题,就相关问题提交决策咨询报告,多份决策咨询报告获得国家和省市领导批示。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
1. 本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本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取得37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2.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12学分,这两类课程由一级学科统一设置,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必修课;学位专业课12学分,为本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大于或等于7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由一级学科统一开设;跨专业选修课大于或等于2学分,专业选修课大于或等于5学分,按专业方向开设(其中限选课2学分)。
3. 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有关的大学本科基础课程3门;跨学科或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有着某方面的缺陷、需要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要补修相关学科的本科课程,均不计学分。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内,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一位或多位导师。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在培养过程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个人的特长和才能;可结合专业需要,有计划的邀请校内外专家来校讲学,或到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听课,有条件的专业可与兄弟院校、科研单位共同协作培养研究生。采用的教材,应反映本专业方向国内外的先进水平。导师必须讲授研究生的专业课。研究生应该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有关学术活动。
四、经济统计学
本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数据,有开发基于大数据算法的统计模型的学术研究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又能在保险、金融、投资、社会保障等方面,从事风险分析和科学精算等数据科学工作的高级研究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掌握经济学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能够跟踪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进展和前沿动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
2.掌握前沿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模型,具备较强的数学推导能力,能够根据问题建立统计模型,开发相应的算法,基于数据分析实现有效解释或预测;
3.系统掌握统计调查的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统计调查的技巧,能科学设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收集数据,也能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采集数据,具备非结构化数据的加工整理能力,并具有统计信息管理能力;
4.熟练地运用SAS、R、Python、Matlab等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数据,有开发适应大数据算法需求统计模型的学术研究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数量经济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
(二)研究领域
1.经济金融统计理论与运用
2.复杂网络分析与空间统计方法
3.商业大数据分析
(三)学术地位与研究成果
该学科导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毕业于国内外名牌高校,均有高质量论文产出。近三年来,在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Journal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 Physica A等国内外一流中英文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3篇,其中,SCI一区和二区索引期刊论文的合计19篇,SSCI索引期刊论文合计4篇。目前承担各类国家、省部级专业课题多项。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本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本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取得35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2.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12学分,学位专业课12学分,选修课大于或等于6学分。
3. 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有关的大学本科基础课程三门;跨学科或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有着某方面的缺陷、需要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要补修相关学科的本科课程,均不计学分。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内,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一位或多位导师。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五、区域经济学
本学科方向旨在培养研究生掌握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与系统的区域、城市经济学专业知识,具有创新创业思维与管理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城市、空间经济与区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调研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能够创造性制订和实施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
本专业方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8名,均具有相关专业名校博士学位,具有多年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的经验。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着力培养系统掌握区域经济与管理及区域科学领域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重点熟悉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与管理领域的调研、分析、决策咨询与战略规划技术,强化利用运筹规划、空间统计与计量经济等科学方法,独立主持研究区域经济理论与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技能。本学科将为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规划部门、咨询机构、房地产行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等部门培养输送从事区域经济规划与管理、城镇化规划和咨询服务、城市管理、房地产投资与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经济决策、管理及教学科研人才。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数量经济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
(二)研究领域
1.一带一路区域发展与跨国合作
2.特大城市与区域一体化治理
3.全球城市与空间聚集
(三)学术地位与研究成果
本专业为校第十期重点学科,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研究项目5项,并与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局及各区局、上海市农委、大型国有企业等政府机关及企业单位有广泛的横向科研项目合作。团队教师近年来在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Spatial Economic Analysis,《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文章。
(四)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本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本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取得37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2.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13学分,学位专业课9学分,选修课大于或等于10学分(其中限选课2学分,基础选修课大于或等于2学分,专业选修课大于或等于6学分)。
3.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学的研究生,入学后要补修相关学科的本科基础课程,均不计学分。
(五) 教学和培养方式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内,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一位或多位导师。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教育经济与政策
本学科旨在培养掌握宽厚精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与系统的教育经济学专业知识,具有创新创业思维与管理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为教育均衡发展、人力资本增进和科教兴国、教育政策评估和优化、多方参与的教育事业发展及规制提供交叉学科的新理论视角、知识和决策咨询建议,为教育部门、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教育与经济交叉研究能力、实践知识和理论素养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方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4
,均具有相关专业名校博士学位,具有多年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的经验。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习近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着力培养系统掌握教育经济与政策领域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具备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政策及其改革,能理论联系实际,熟练地运用现代经济分析工具,创造性地解决相关教育经济问题,具有一定原创性研究能力和较强应用技能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去向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教育集团的发展规划部门、教育规划与政策领域高端智库、教育经济与管理及师范类专业师资、教育关联的金融、房产和咨询等行业的有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教育经济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
(二)研究领域
1. 教育大数据与教育政策评价
2.教育事业发展与规制
3. 教育资源空间规划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 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培育
(三)学术地位与研究成果
本专业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具竞争优势的教育学、经济学、数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研究积淀和学科基础,充分整合已有学科资源,彰显学校教育研究特色,目前承担一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决策咨询重点项目等在内的研究课题。团队教师曾获得薛暮桥价格研究奖、省哲社优秀成果奖、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等一批有影响学术奖励,近年来在BMC Medical Education、经济管理等国内外有影响期刊上发表文章。
(四)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本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本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取得35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2.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包括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12学分,学位专业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大于或等于6学分。
3. 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入学的研究生,入学后要补修相关学科的本科基础课程,均不计学分。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内,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一位或多位导师。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七、数智金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顺应数字经济时代人才需求,依托我校经济学、数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良好的金融理论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现代数据科学和数字量化分析技术,能熟练地运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相关金融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从事实践工作的技能,能够胜任较高层次的大数据金融、金融科技、智能风控及智慧投资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研究与创新性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研究型专业人才。
本专业方向硕士应具备以下能力:
(1)系统掌握金融学的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掌握现代数据科学和数字量化分析技术,能够跟踪本专业方向领域的学术进展和前沿动态,具备扎实的数智金融的理论功底;
(2)能够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数字化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并融合金融计量和金融统计等前沿研究方法,基于金融大数据解决量化投资、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慧投资管理、金融工程和金融政策量化领域的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原创性研究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技能。
(3)熟练地运用Python、Stata、R、SAS、matlab等计算机软件对高频、海量、高维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根据现实问题建立相应的量化模型,开发相应的人工智能算法,提高对现象的解释能力或者预测精度。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数智金融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
(二)研究领域
“数智金融”是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以数据科学与金融学的交叉融合、机器学习与复杂网络在投资和风险管理中的实践运用为特色,本专业方向重点培养 “金融+数理+计算机”三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专业人才。本专业方向设置研究领域有:
1. 量化金融;
2. 智能投顾;
3. 智慧风控
(三)学术地位与研究成果
本专业方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2名,均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近5年来,本方向导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4项。方向导师研究成果发表在《管理科学学报》《中国软科学》《国际金融研究》、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Finance Research Letters、Journal of Research in Interactive Marketing、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Energy、Renewable Ener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60多篇。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 本专业方向实行学分制,本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至少应取得37学分,方可申请硕士学位。
2. 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公共课5学分,学位基础课12学分,学位专业课12学分,选修课大于或等于8学分。
3. 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要补修有关的大学本科金融学专业基础课程三门;跨学科或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无法满足金融学硕士学习需要的研究生,入学后要补修相关学科的本科课程,不计学分。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内,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一位或多位导师。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在培养过程中,坚持以金融现实问题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注意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个人的特长和才能;结合专业需要,有计划地邀请校内外专家来校讲学,不断拓展与丰富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
八、全球城市经济与治理
依托我校商学院和全球城市研究院城市研究交叉学科优势,全球城市经济与治理专业方向设置全球城市理论、全球城市经济和全球城市治理三个研究方向,旨在培养研究生具备良好的城市经济学理论素养及创新精神,掌握基本的城市经济学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城市研究交叉学科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数量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科学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能力,能够胜任较高层次的城市经济分析、研究、规划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方向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均具有相关专业名校博士学位,具有多年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和科研工作的经验。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城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从事本专业科研和相关实践工作的知识基础。
(3)了解城市经济学发展的国际动态,具备参与城市经济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实践经验,能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并做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领域
(1)全球城市理论
(2)全球城市经济与空间
(3)全球城市治理
(三)学术地位与研究成果
本专业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均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近5年来,本专业导师承担中宣部重大实践经验总结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2项,省部级研究项目14项。方向导师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评论》《世界经济研究》《上海经济研究》、Cities、Applied Economics、Growth and Change、Tourism Review、Land、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Boletín de la Asociación de Geógrafos Españo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60多篇。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和外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为本专业的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跨专业选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必修)5学分。政治理论课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英语(2学分)。
2.学位基础课(必修)12 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12学分。
3. 专业选修课大于或等于8 学分(其中,跨专业选修课大于或等于2 学分,专业选修课每个方向大于或等于2学分)。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内,通过师生互选,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一位或多位导师。一般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在培养过程中,采取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以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主要依托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进行。